【馆藏文物】伯父和他的佩剑

2020-12-11

伯父的故居

这是一个始建于前清光绪年间,全面完工于民国元年的长方形封闭式院落,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主要建筑为面阔八间,进深二间,二层砖木结构建筑,硬山式,青瓦顶,建筑面积近300平方米,为当地清末民初民居建筑典范,具有较高文物价值。2002年,由独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一贵州独山县城的龙家大院,也是我伯父的故居,我的伯父(龙绍铭)——抗日英雄中国驻印军新六军吉普车搜索连上尉连长。时间流驶,韶华易逝,追忆父辈的往事,他用他随身佩戴着宝剑驰骋沙场奋勇杀敌的身影,时常萦绕在我的脑际,令我内心怦然,激动不已。

图片

投笔从戎,走出乡关


龙绍铭。1923年出生,1939年考入黄埔军校(成都本校)十八期步科毕业。经过两年的系统学习、奋力拼搏,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任国军重庆鸳鸯桥区队中尉区队长,此时,抗日战争如火如荼。1942年底,经层层选拔,伯父远赴他乡,担任中国驻印军新六军吉普车搜索连上尉连长。

浴血疆场,保家卫国


眼看着日本帝国主义横行中国,伯父决心尽忠报国,多次要求奔赴抗日前线,伯父佩戴着那随身不离的宝剑参加了反攻缅北、打通中印公路、夺取密支那、歼灭日军18师团等战斗,热带雨林急行军,攻坚克难报血仇。



伯父九死一生回到祖国后,伯父撤台前任中校团长,抗战胜利后,伯父随部队奉命参加南京中央军校中国战区日军投降仪式,并担任会场警戒,耄耋之年的他夫妻恩爱,儿孙满堂,家庭和睦。


图片

佩剑面前思故人,抗战精神永传承


桌前的这把佩剑,有太多太多关于伯父的故事,往日的浅唱轻吟变成了呜咽低泣。我仿佛看见他迎面走来的笑脸,听见他在战场上对敌人的怒吼,又仿佛看见带着佩剑驰骋沙场奋勇杀敌的身影,听见他渐行渐远的脚步。望向那窗外满空的繁星,比不过我对他的思念绵长……

2020年,我把伯父的这把佩剑赠予贵阳人防科普教育体验馆珍藏,我想在天堂的伯父一定会因此而感到慰藉,它不仅象征着荣誉与责任,更会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发扬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阅读0
分享